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淮南市“五聚焦五着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2022-11-18 17:36 作者:陈鹏飞 来源:市民政局 阅读: 字体:[]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报告为新时代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来,淮南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五聚焦五着力”,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政策排忧解难,用行动温暖民心,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聚焦提标扩围,着力筑牢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自2016年以来,我市连续7年提高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切实让发展成果惠及困难群众。今年71日,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671元,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25元和708元。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3800元、11050元;集中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照料护理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50元、450元、60元和525元、300元、45元。为有效缓解困难群众因疫情、物价上涨等因素造成的暂时性生活困难,我市从7月以为城乡低保对象、低保边缘人口、特困人员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价格临时补贴3926万元

聚焦有效衔接,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2022年,是实现脱贫攻坚向全面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的重要一年,淮南民政准确把握“过渡期”总体要求,保持兜底保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根据“适度扩大兜底保障和福利政策覆盖范围”的要求,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落实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就业成本豁免等政策。加强与乡村振兴、医保、人社等有关部门数据共享与比对,实现对全市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在内14万多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预警全覆盖。

聚焦智慧救助,着力健全线上线下主动发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我市以大数据为抓手,全面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坚持线上预警与线下核查相结合,坚持信息比对与主动救助相结合,坚持主动摸排与认定帮扶相结合,坚持经济状况核对与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通过与乡村振兴部门信息比对,将2709名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低保、特困范围;向医保部门提取因病个人自负额较高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信息,主动上门为810名困难群众申办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252万元;按月将在保低保对象、特困对象和殡葬数据进行比对,经核实确定已死亡人员及时出保1467人。

聚焦关键小事,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市为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办好为民实事,通过简化办理流程、开展多形式救助,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将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惠民之政、利民之举精准送到群众身边。推进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将办理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切实便民利民。对因疫情造成生活困难人员,采取发放救助资金、购买生活必需物资、防疫用品等多种方式给予临时救助,切实救急解难。自2020年以来逐步推行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护理保险,目前已实现全覆盖,切实解决住院护理难。

聚焦提质增效,着力助推救助政策精准落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我市通过落实动态管理制度、近亲属备案制度、公开公示制度、举报渠道畅通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等五项制度,有效杜绝“政策”、人情保、“关系保”,确保救助政策公平公开公正实施。对保障对象分类开展动态管理,县(区)民政部门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随机抽取部分村(居)进行全面入户核查。对村(居)干部、社会救助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救助事项的人员全部备案,档案资料单独归类备查。坚持“审核确认张榜公示、保障对象长期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市、县(区)民政局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社会救助热线,及时处理群众或舆论曝光问题线索。对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督查,根据存在问题按季下发通报,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全面压实社会救助政策核查责任。

淮南民政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嘱托,找准社会救助工作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定位,用更有力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的救助帮扶措施,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应有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