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民政局2017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省、市政务公开办公室统一要求,现将淮南市民政局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向社会公布。本报告由概述、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及提起行政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共6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止。
一、概述
2017年,我局进一步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开、注重实效、方便群众”的基本思路,认真落实《条例》和《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政务公开考评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我局政府信息,提高我局业务工作透明度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提升了民政系统政风和行风建设水平,促进了民政政策落实,充分发挥了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根据局机关人事变动情况,及时对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的日常工作,并设立了政务公开工作专项工作经费。局领导班子经常听取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政务公开工作重大事项,部署指导协调政务公开工作,为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我局还建立了信息采集与发布更新流程、信息公开考核等,推动了民政系统政府信息公开的经常化、规范化。
(二)积极拓展信息公开的渠道和形式。
今年以来,我局不断拓展、丰富、完善信息公开的渠道和形式。一是大力推进民政网站建设。积极配合市政府集约化网站建设,按时按质将淮南市民政局网站纳入政府网站框架内,不断丰富网站版块内容,增强信息检索功能。二是广泛利用其他渠道和形式推进信息公开。除了网站和信息公开查阅室外,我局还充分利用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公开政府信息。此外,我局还积极牵头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办事服务大厅建设,在每个社区服务大厅都为群众提供了多项社区事务的规格统一的办事指南(告知单),并设专门咨询台为群众办事提供服务咨询。
(三)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坚持“完善制度、巩固成果、提升水平、服务群众”的基本原则,结合民政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并对民政系统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范围,以及公开的主要内容、形式、时限、程序和考核等方面都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强化了政府信息公开同步更新维护机制,明确了局机关从发文到政府信息公开的操作程序、步骤,加强审核,确保该公开的信息及时公开,不该公开的信息决不随意公开,从而达到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2017年以来,我局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共1300余条,其中,通过市民政局网站公开信息900条,通过淮南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公开信息120余条,通过专网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信息82条,向省民政厅报送信息240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在主动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全年共计回复各类投诉咨询1950余条,其中接受电话投诉咨询1600余条,市民心声投诉咨询122条,市长热线投诉咨询195条。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我局政府信息公开未收取任何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及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17年,市民政局没有涉及行政诉讼上诉案件,没有行政复议案件;县、区民政部门没有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案件。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我局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公开欠缺主动性。部分科室、局属单位对政务公开的理解不够准确,对需要公开的范围不够了解,导致一些该公开的信息未成及时、有效公开,客观上增加了信息员的工作量。(二)新媒体运用程度不高。对“两微一端”的运用还不够广泛,造成部分群众“求知无门”。
对此,我们依据相关政策及市政府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一是加强“两微一端”建设。争取实现微信公众号、微博及门户网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工服务等与群众密切相联的信息知晓率;
二是进一步加强信息的准确性和便民性,提高信息的发布效率。严格实行信息“三审制”,实现该发布的一条不漏,不该发布的一条不发;
三是加大向市政府网站信息报送力度,在做好本系统政务信息的同时,积极向市政府门户网站报送信息,及时将关注度高的政务信息报至门户网站,加大民政工作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