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香裹童趣・红色基因筑未来
——“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淮南市六一系列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25-05-30 16:48 作者:市未保中心 来源:市民政局 阅读: 字体:[] [] []

引言:政策引领,全域联动守护童心

在民政部等五部门“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主题活动指引下,淮南市以“心理健康关爱+文化传承+情感陪伴”为主线,于六一期间统筹寿县、凤台县、高新区等多项目点,开展手工制作、游园会、文艺汇演、困境儿童慰问等多元化活动。其中,寿县“双节同欢”感恩教育、高新区“粽享童趣”非遗体验、凤台县“红领巾心向党”演出及困境儿童关怀行动形成特色矩阵,为农村困境、留守儿童送上“文化味浓、人情味暖、教育意义深”的节日礼包。

一、寿县首站:手工传情,感恩教育浸润童心

作为系列活动首站,寿县项目点以“端午六一齐欢乐,童心筑梦共启航”为主题,在九龙小学开展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融合活动。社工通过趣味讲解端午挂艾草、赛龙舟习俗及六一儿童节意义,引导孩子们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

    活动现场,孩子们亲手制作龙舟艾草挂件,将艾草嵌入挂件时,直观感受“鲜活的传统习俗”。“我要把挂件送给奶奶,谢谢她每天照顾我。”孩子们质朴的表达折射出感恩意识的萌芽。随后,孩子们向长辈赠送手工制品并送上“端午安康”祝福,以行动传递亲情温暖。寿县民政局负责人表示:“手工媒介让传统文化教育从说教转向实践,感恩的种子在互动中自然生根。”

二、高新区创新:游园盛会,非遗与红色记忆共融

5月30日,高新区玉兰小学“粽享童趣”六一游园活动成为亮点。活动创新融合端午民俗、抗战胜利80周年元素与心理健康教育,设置“童趣游戏区”“粽享体验区”“欢乐打卡区”三大板块,吸引全校学生参与。

在童趣游戏区,18个小游戏考验学生思维与协作能力,集章机制激发参与热情;粽享体验区则成为非遗传承主阵地,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制作端午画蛋、香包、艾草锤,在穿针引线中感受传统手工艺魅力。“原来香包里的艾草不仅能驱虫,还藏着古人的智慧。”五年级学生王雨桐举着亲手制作的香囊说道。

    特别设立的“红色记忆角”虽未在原计划中,但临时增设的抗战胜利主题打卡板与党史知识问答环节,让孩子们在欢乐中重温历史。高新区社工郭振奥介绍:“我们希望通过‘游戏化学习’,让爱国教育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儿童成长。”

三、凤台县双线并行:文艺汇演暖人心,精准慰问传温情

    凤台县同步开展“文艺汇演+困境关怀”双线活动,让关爱覆盖更多儿童。在凤台县新集镇创新小学,“红领巾心向党,八项规定伴成长”文艺汇演拉开帷幕,困境儿童与留守儿童组成的“小凤凰”合唱团献唱《我和我的祖国》,非遗花鼓灯表演《榴花似火》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的笑容,我们筹备一个月的辛苦都值了。”旭日社工凤台项目点负责人王雨晴感慨道。

与此同时,市未保中心开展“暖童心・护成长”慰问行动,为10余名困境儿童送上衣服、书包、图书及“心理健康大礼包”(含情绪疏导手册、亲子沟通指南)。在左集小学留守儿童之家,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情绪盒子”游戏,引导孩子们表达内心感受,现场为120余名儿童开展心理疏导。“我们不仅要送物资,更要送‘心药’,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市未保中心主任顾本永表示。

数据显示,六一期间旭日在全市累计开展各类关爱活动11场,服务儿童超1200人次。“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展露的笑颜,我们更加坚信,多元关爱能为困境儿童筑起温暖的成长港湾。”淮南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本明表示,后续将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让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成为未成年人的“精神底色”。

从寿县的感恩手工到高新区的非遗游园,从凤台县的舞台绽放至困境儿童的精准关怀,淮南市六一系列活动以“文化为桥、情感为纽带、心理为支撑”,为不同境遇的儿童编织了一张有温度的关爱网络。正如参与活动的留守儿童小宇在心愿卡上写道:“这个六一,我学会了包粽子,也知道了抗战英雄的故事,谢谢所有爱我的人。”这些闪烁的瞬间,正是“润心伴成长”最生动的注脚。未来,淮南市将继续以爱为笔,在未成年人保护的答卷上书写更多温暖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