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 照亮流浪乞讨者归家路

发布日期:2025-06-19 17:30 作者:社会事务科 来源:市民政局 阅读: 字体:[] [] []

离家八载  救助站助力寻亲终团圆

202564,对于河南省唐河县黑龙镇广佛寺村丁营西组19丁怀俭来说,是个盼望了十年的好日子。下午3,当失散十载的儿子丁书端淮南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唐河县救助站接待大厅时,这场跨越时空的团聚让在场所有人湿了眼眶。

丁书端202542日由淮南市毛集分局夏集派出所送至淮南市救助站,他智力缺陷,言语表述含糊,无法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市站按规定办理接收手续并开展救助。进站后,救助站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照片、体貌特征、口音等信息采集,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本地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寻亲公告,同步联系周边县区救助站协查,并及时采集其血样报请公安机关进行DNA寻亲比对。

    大半个月过去了,丁书端的寻亲工作还是没有进展。看着丁书端纯真清澈的双眼,工作人员下定决心要帮他找到家。一有时间,工作人员就与助人员沟通,通过建立起信任关系,唤起受助人员的回忆。终于有天丁书端的嘴巴里蹦出来唐河县…… 黑龙镇…… ”几个词语。工作人员连忙上网查询黑龙镇广佛寺村丁姓人口比较多,与丁书端确认后,锁定广佛寺村。


2025519日,淮南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与唐河县救助站一起前往黑龙镇广佛寺村为丁书端实地寻亲,经多名村民辨别确认该助人员是本村人,村里人说他的父亲丁怀俭,其中一位村民还确认,他的大伯家确实有个哥哥十年前在黑龙镇卖皮鞋。随后工作人员找到丁书端父亲住址,并为其采取血样。

2025520淮南市救助站将受助人员丁书端和疑似其父亲丁怀俭DNA样本一起提交至公安机关DNA数据库进行比对。一周后比对结果出来了,确认了丁怀俭就是丁书端的父亲,丁书端寻亲成功!

 

救助体系显温情 多措并举解民忧

书端的故事绝非孤例。近年来,淮南市民政部门持续强化主动救助机制,不断升级寻亲服务能力从街面协同巡查到“互联网+”寻亲平台高效运作,从传统寻亲到现代科技手段深度应用,从临时庇护到与公安、城管等部门构建常态化协作机制……

完善救助管理机制。健全、镇、村四级救助服务网络,全市3个救助管理机构、10个县(区)民政部门、90个乡镇(街道办)临时救助点、1112个村(社区)统一制作救助引导标识牌,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人,实行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加强与公安、城管、数据资源部门合作,建立街面流浪乞讨救助视频巡查发现工作机制。线上依托城市大脑视频融合共享平台,访问摄像头47处。同时利用数字城管平台第一时间推送救助信息,确保及时救助。线下救助信息员不定期对车站、商业区、废弃房屋等重点区域巡查,做到“发现一个、劝导一个、救助一个”。2025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33人次,累计使用资金107.31万元,受理并办结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流浪乞讨类问题47起。

持续开展寻亲工作。建立身份快速查询机制,对无法查明身份的滞留人员,工作人员通过经常与其接触、交流,采集其叙述内容,分析地名、人名、口音等关键信息并及时甄别核实。同时,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淮南日报等多个平台,及时发布寻亲公告,扩大信息覆盖面。同步开展滞留超过3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落户安置工作。20258名身份信息不明的受助人员查明了身份信息,并护送他们平安返乡与亲人团聚。

强化源头预防治理。对于救助返乡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及时将受助人员信息通报给乡镇和村,制作源头预防送达书。对近年来返乡的人员开展回访工作,及时了解返乡人员生活情况,落实帮扶政策,防止其再次外出流浪。针对流浪返乡人员和走访掌握的容易外出流浪乞讨人员,依托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易走失人员信息库,20257人,并发送属地,重点关注、巡访,确保此类人员人身安全,做好源头治理工作。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拍摄流浪乞讨救助宣传片“温暖一座城”,在全市公交车上滚动播放10万余次。组建135名环卫工人、快递员等组成的救助信息员队伍,同时在出租车投放灯牌宣传,发动市民向临时遇困人员伸出援手。连续12年开展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邀请新闻媒体记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开放日活动,组织开展座谈,并聘请12社会人士作为救助管理工作特邀监督员。

救助服务暖人心  让爱回家路更稳 

    寻亲成功只是起点,平安返乡才是圆满。救助服务的每一程护送,每一次寻亲成功,都是“人民至上”理念最坚实的注脚。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为民办实事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淮南市民政局继续用心用情用力,织密扎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网,让每一颗漂泊的心灵都能在祖国大地上找到归航的港湾,让“让爱回家”的动人故事不断续写新时代的温暖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