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不寒 温暖相伴”
——淮南市救助管理站启动2025年“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
随着冬季来临,气象部门预测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流浪乞讨等遇困群众的过冬保障成为民生关切重点。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履行民政兜底保障职能,淮南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响应部署,按照《民政部办公厅关于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通知》要求,于10月30日正式启动2025-2026年度“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确保救助工作责任到位,全力保障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群众温暖过冬。

一、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救助保障
一是成立了以站长为组长、分管站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职工为小组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与响应标准,确保“市区半小时到位、乡村一小时到位”的高效救助机制;
二是严格落实《救助管理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开展站内安全隐患全面排查,重点加强消防设施、食品卫生、住宿环境等方面的督查整改。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救助热线6912345全天畅通,实现“诉求响应不过夜”;
三是完善应急预案,针对极端天气、人员剧增等场景制定应对措施,确保救助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二、织密巡查网络,实现精准发现
一是成立5个街面巡查小组,常态化开展街面巡查工作。创新推行“主动发现+联动响应”模式,联合公安、城管、蓝天救援队等部门联动巡查,针对火车站、商贸街区、桥梁涵洞、地下通道等重点区域,实行“白天全覆盖、夜间高频次”的拉网式巡查。
二是针对流浪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落实保护性救助措施,对不愿入站的遇困人员现场发放御寒物资,同步做好后续跟踪服务。
三是发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保安等夜间工作人员的作用,全范围、多渠道及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畅通线索报送渠道,织密街面救助网络。

三、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救助质效
提前完成御寒物资储备,棉衣、棉被、方便面、急救药品等物资按需配齐,并对供暖设施、消防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检修,从硬件保障上筑牢安全防线。
站内救助服务坚持“分类施策、精准照料”原则,严格落实分区管理要求,根据受助人员年龄、性别及身心状况提供个性化服务。对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协同相关部门劝导护送至救助机构;对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查身份并对接精防机构;对突发急病人员,联合定点医疗机构开辟“先救治、后救助”绿色通道;对务工不着、离家走失等人员,提供心理辅导与寻亲服务,确保“应救尽救”。
四、做好媒体宣传,凝聚社会合力
为扩大行动影响力,市救助管理站将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网站等媒体平台宣传寒冬救助信息,在街头巷尾张贴救助引导牌,向群众普及“自愿求助、无偿救助”政策。同时公开24小时救助热线(0554-6912345),确保群众发现遇困人员时能第一时间联系救助力量。
此次“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持续至2026年3月,淮南市救助管理站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常态化开展巡查救助,动态优化服务举措,全力实现“应救尽救、不漏一人”的目标,让每一位遇困群众都能在寒冬中感受到城市温度与社会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