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救助管理站:气温骤降寒侵街巷,温情救助暖护民生
——应对气温骤降,全力保障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冬季安全
11月17日起,淮南市气温骤降,寒潮骤然侵袭,市区最低气温一夜跌破冰点,淮南市救助管理站持续发动“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力量,与低温赛跑,用精准服务与温情守护,为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筑起抵御严寒的“温暖防线”。
一、织密责任网络,筑牢保障根基
气温骤降前夕,淮南市救助管理站已提前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以“早部署、早落实”筑牢兜底保障防线。站内迅速成立以站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区半小时到位、乡村一小时到位”的响应标准,将责任细化至每个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与领导带班制,确保救助热线 0554-6912345 全天畅通,实现“诉求响应不过夜”。
提前配齐棉衣、棉被、方便面及急救药品等御寒物资,对站内供暖系统、消防设施开展全面排查,从硬件上杜绝安全隐患。截至11月初,站内已储备各类御寒物资200余件,做好应对求助人员骤增的准备。
二、加大巡查力度,实现全域覆盖
针对气温骤降后流浪人员易聚集的特点,市救助站实行“主动发现 + 联动响应”巡查模式,织密街面救助网络。组建5个巡查小组,增加巡查频次,对火车站、商贸街区、桥梁涵洞等处重点区域实行全覆盖的拉网式排查。
联合公安、城管开展联合巡查,利用城管数字化平台实现线索实时共享;发动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夜间观察员”,实现建立 “发现 - 报告 - 处置”闭环流程,对不愿入站的人员,现场发放冬季救助包。
三、凝聚社会合力,扩大救助影响
通过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救助信息,在市场、社区、银行等人流密集区张贴救助引导牌40余块,街面巡查过程开展救助政策宣传,积极传递“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理念深入人心。24小时救助热线已接听群众咨询20余次。
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联合社工组织等开展流浪乞讨、困境未成年人等关爱保护活动,本月累计服务时长超300小时。
淮南市救助站自10月30日“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启动至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精准的部署、细致的服务、广泛的联动,为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筑起温暖防线。这场持续至次年3月的“温暖传递”行动,力求让每一位受助者在低温中感受到城市的温情与社会的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