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在淮南 助你幸福
——大通区四举措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发布日期:2025-07-22 09:47 作者:大通区民政局 来源:市民政局 阅读: 字体:[] [] []

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发挥民政牵头作用,加大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救助力度,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按照因病支出型贫困政策予以保障,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采取“单人户”纳入低保并予以保障。今年以来,发放城乡低保金1092.41万元、特困供养金313.21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1.51万元,发放孤儿救助资金35.88万元,高龄津贴资金72.43万元,百岁老人长寿保健费6.45万元,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37.2万元。

提供社会救助服务,加大重点群体关爱服务力度。2025年以来,大通区摸清重点困难群众底数,为提供社会救助关爱服务奠定基础。截至2025年6月底,大通区有独居、孤寡、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968人,一、二级残疾人1844人,孤儿、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困境儿童302名。签订照护协议、委托责任书,明确重点群体照护人监护人,落实村居干部、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一对一”包保机制,确保重点群体有人管、有人问。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宣传民政政策法规、安全用火用电知识,通过面对面交流、实地查看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需求变化以及政策落实情况,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体,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的立即解决,复杂问题及时上报并跟踪处理进度,形成“走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结果”的闭环工作机制。联合多部门、乡村积极开展老年人防范金融诈骗和保健食品科普宣传“银龄行动”、留守儿童“两讲一送”、关爱残疾人行动等系列关爱服务活动,组织辖区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义剪、义诊、赋能知识讲座等多种多样的助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构建重点群体多元关爱服务体系。

开展社会救助档案检查和政策宣传,筑牢社会救助根基。围绕救助对象认定程序是否规范、审核审批材料是否齐全、动态管理记录是否完整等核心环节开展救助档案排查。截至目前累计检查档案300余份,梳理出信息更新滞后、签章缺失等问题22条,形成详细问题清单及整改建议反馈至各乡镇街道,并督促问题整改,提高基层社会救助业务经办水平。今年5月大通区组织区直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围绕“救在淮南、助你幸福”主题开展了多层次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在区法治文化广场、各乡镇街道在人口密集场所设立咨询台,通过图片展板、发放民政民生实事宣传问答、现场解答群众疑问等形式,向群众面对面宣传救助政策。同时,在村(社区)公开栏张贴“淮南市社会救助惠民政策清单”,努力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知晓度,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救助政策,消除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误解,支持理解社会救助,遇困时能够及时申请有关社会救助项目。

统筹平台预警处置和部门信息比对,落实救助对象精准保障。充分利用淮南市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和其他部门信息比对,做到信息核实快速、渠道畅通,救助精准,为困难重残家庭、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救助帮扶,实现社会救助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和“应退尽退”。上半年新办理低保100人,特困10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的“救急难”功能,为各乡镇(街道)拨付足额的临时救助备用金,重点开展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做到“应救尽救、快速救助”累计救助76人次。加强部门联动,汇聚各部门困难群众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开展信息比对,主动服务困难群众今年以来,大通区民政局处理低收入信息系统产生的50余条个人支付医疗费用1.5万元以上的预警信息,通过调查分析,对其中3个家庭开展了临时救助,将2个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分享到: